第十四屆 台積電

005
163541819126844_P14429616
163561111083766_P14429617
163541819122117_P14429619

從日常到課堂,戀上文字的方程式

2021-10-28 18:36  何雅玲(udn / 500輯 / 文藝視角

 

文字是傳情達意、儲存資訊的重要工具,透過書寫,記錄數千年來人類社會的演進、山海星河的變化,逐字逐句構築成現代社會發展的厚實基礎。據傳,發明漢字的倉頡是黃帝的史官,「天雨粟,鬼夜哭」,這項曾是社會菁英才能碰觸到的專業領域,現今已是世界上大多數人可學習而得的基礎技能,不變的是書法本身即為藝術的表現,而且,有許多人深深迷戀著。

 

以高中學子為主要對象,結合藝術與教育,競賽、推廣並行的「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」,今年首度向國、高中教師招手,不僅徵選漢字書法的創意教案,也第一次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合作開設教師研習活動,要將這股老派書寫的風潮吹向中學校園,邀更多老師、教育工作者共同創作

 

這幾年有越來越多設計師投入中文字體設計,提升中文在電子設備的閱讀性、風格與美感,對細節的考究,如字體的結構、行氣、節奏感,設計師向歷代書法名作汲取靈感,力求在海量的數位編碼中,融入書寫筆韻。而與書法一樣講求律動性的電影和音樂,在海報與MV中使用手寫傳達情感氣韻、添增張力的創作者更是不在少數。除了在平面表現創意外,書法更是躍出二維空間,跨入建築、衣飾、雕塑等範疇,細微又巨觀的表現剛柔並濟的跨時代美感。

 

台積電書篆大賞除了開辦競賽外,也常與年輕書藝家、篆刻家共同規畫各種形態的書篆工作坊,並帶進高中校園,像是象形章變身LINE貼圖,加上手書,即興創作出一段趣味對話;製作封泥,封存私密心語,隔年在畢業前交還同學,見證青春片羽;設計人生第一張名片(名刺),做為邁入社會化的第一步…,指尖上的軟筆硬刀,期許讓年輕學子有感,認識一點一捺一呼吸間的文化、歷史,落實美感教育。

 

有別於單純展出物件,中研院史語所的文物陳列館以歷史脈絡及考古情境打造沉浸式體驗,其空間與動線設計,讓參觀者更容易進入文物於挖掘時的境地、深入瞭解由歷史與文物所帶出的文化內涵。為了讓國、高中及職教師也能領會老派書寫的趣味,大賞邀請中研院史語所共同參與,引領中學教師於漢字國寶中,探索書篆藝術的源流及歷代的實用表現,以期在回顧歷史與經典之時,也重新思考漢字教育的現在與未來面貌。

 

今年書篆大賞特意將資源開放給國、高中/職校園,向教師廣徵跨領域、跨媒材的書法體驗課程,將遴選6件給予補助,詳情可至官網查詢,並瀏覽歷年的校園工作坊活動花絮。11月16日的「國寶溯文.老派書寫」漢字研習活動,將由中研院院士邢義田親自介紹國寶館藏、中研院文字學門召集人顏世鉉短講漢字故事,並有漢簡寫製工作坊,帶領學員回到古文字過渡到今文字的重要年代,歡迎國高中教師至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網報名 https://reurl.cc/0xWDL6

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20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