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時光封泥 毋畏青春】高雄高工篆印工作坊 花絮
2016/12/09
本屆最後一場工作坊,來到12月卻仍艷陽高照的熱情南台灣─高雄高工,近90 位機械科同學及對篆刻藝術有興趣的老師,一同參與壓軸活動【時光封泥 毋畏 青春】篆印工作坊。
這次邀請到擅長書法、篆刻、繪畫,更曾是大賞得獎者的年輕藝術家張天健, 以「封泥」為主題,帶領師生認識篆刻藝術的歷史脈絡及常見的使用材料,在 手作體驗中體會篆刻創作的樂趣,同時與「時光膠囊」概念結合,讓學員書寫 對自己的期許與鼓勵放入封泥匣中,待畢業時共同開啟,一起回味高中生涯的 美好記憶。
在二千多年前紙張尚未發明、普遍的秦漢時代,不論是政府官員或商貿往來, 都須以竹簡做為文書溝通的載體,捆紮後在結節處加綁一木匣,並在匣孔封上 泥球並捺蓋印章,以做為憑證和信印封箴,防止私閱塗改,稱為「封泥」或「 泥封」,與歐美流行的火漆封蠟有些類似。
在課程開始之前,同學已開始好奇地把玩桌上的印石及篆刻刀,工作小組還瞥 見幾乎每位學員、老師都已先在描圖紙上描繪了欲刻劃的印面內容,除了文字 及圖案外,甚至有兩三種不同的構圖版本!真是太用心啦~好期待大家今日的精 彩作品!
近三小時的體驗課中,大家歡笑聲不斷,不時和隔壁朋友討論自己的印面及刻 法,互開玩笑但也彼此鼓勵。有別於一般的篆刻姿勢,有兩位同學整堂課都側 身對坐、埋頭苦刻,原來他們怕手抓著印章不夠穩固,自行變通出最合適的姿 態,將印石靠在桌邊鑿刻,創意十足!工作小組深深感受到青年學子們的聰敏 靈巧啊~
數十件各具特色的作品,讓張老師在選擇優秀作品時陷入一番天人交戰!有同 學除蓋印印石外,在封泥的四周做了壓紋裝飾,呈現與眾不同的細緻模樣;也 有同學刻下可愛的貓咪圖案,並以蠟筆將純白的封泥上色,充滿個人風格;更 有同學在初次篆刻中,即表現出成熟的控制刻刀的力道,令老師驚艷不已! 課程進入尾聲時,同時擔任推廣臺灣篆刻藝術《鈐印》雜誌主編的張老師,也 致贈此雜誌予學校,盼望同學在課業之餘也能多多認識書篆的藝術性及生活上 的應用,在日常中窺見漢字深厚多元之美。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
![]() |
|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